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
  • 首页
  • 当前位置:首页 > > 学会八招 拆穿“伪养生大师”

    学会八招 拆穿“伪养生大师”

    发布时间:2025-07-02 21:15:30 来源:云梦闲情网 作者:

    学会八招 拆穿“伪养生大师”

    北京市卫生局公布了首批健康科普专家名单,招拆251位专家“持证上岗”,穿伪参与各种健康科普宣传及相关活动。养生老百姓如何辨别他到底是大师真正的医学科普专家,还是招拆瞎忽悠的“伪养生大师”?以下8点或许能帮上你的忙。

    1、穿伪涉及看病就必须有临床经验。养生

    涉及看病就必须有临床经验

    为什么要强调临床经验?因为健康科普面对的大师是人的生命,责任重大!招拆看看被推下“神坛”的穿伪张悟本、马悦凌,养生和自行隐退的大师曲黎敏,他们都没有从医资格,招拆没有真正干过临床,穿伪但讲的养生不少内容却涉及疾病诊治。医学是非常严谨的科学,只有干过临床,给人看过病的人,才能体会到什么叫“如临深渊,如履薄冰”。临床上,说错一句话甚至写错一个字都可能带来危及性命的严重后果。从我国的医学培养机制来推算,一般来说,至少要有5年的临床经验才能搞懂某个学科,才有资格出来做科普。

    2、“民间专家”最敢说。

    “民间专家”最敢说

    “民间专家”最大的特点是敢说,他们会斩钉截铁地告诉你“是这样”、“不是这样”、“这个百分之百能治”、“任何人都适用”等等。我是研究科学方法的,每次听到这些说法,就会想到3个字“不科学”。这是一种不带条件的表述,但科学是有限的,是讲究条件的,而这也恰恰是真正的医学专家不太敢说的原因。因为他们知道,世界上不存在适用于任何人的治病方法。真正的医学专家一般会说,某种方法“在什么情况下”“对哪些人群有效”等等。可能你并不喜欢这种附带条件的表达方式,但这却是你辨别真伪的方法之一。

    3、新名词要高度警惕。

    新名词要高度警惕

    人们总是对新鲜新奇的事物感兴趣。“伪养生大师”们正是抓住了大家的这一心理,由他们造出的新名词层出不穷,如“掌纹治病”、“全息论”等。这是他们营造冲击力、吸引眼球的一种手段。碰到新名词,一定要先通过网络、图书馆等方式查阅,看看该词是否在专业的医学学术杂志上出现过,如果没有,可能就是他们生造的,而其目的往往是为了自圆其说,为了忽悠你。

    4、“类比”方法很害人。

    “类比”方法很害人

    “因为生茄子吸油,所以常吃能降血脂”,“因为泥鳅能打洞,所以吃它就能疏通经络!”张悟本等伪专家采用的都是“类比”的方法。这些听上去确实觉得很像那么回事,实际却毫无逻辑可言,经不起推敲,只需问个“为什么”、“有什么依据”就能让对方哑口无言。这些看得见的物理现象,并不一定会以同样的形式出现在人体中。拿生吃茄子来说,其对降血脂有效这一说法并没有科学认定。当然,“打比方”本身并没有错,关键是要看是否具有可比性。

    5、多问几个“为什么”。

    多问几个“为什么”

    科学是经得起推敲的,而伪科学则会在质疑声中原形毕露。面对各种医疗保健信息,老百姓一定要有基本的批判和怀疑的精神。在现在的养生市场上,流行着很多简单易行的小方法,若是作为保健的一种方式,不涉及治疗疾病,可能能起到一定的效果。但如果说只要照做就能治病,那就需要非常警惕了。不管是什么说法,在付出你的信任之前,都应多问几个“为什么”,比如为什么他这样说?他的说法医学界是否认同?科学依据在哪?如果他连这几个问题都解释不清,那就不是科学的。

    6、以食品代替药品别轻信。

    以食品代替药品别轻信

    在我国的传统医学中,确实自古有“药食同源”的说法,但在我看来,这种说法本身就不严谨。食疗不可能代替药疗,它的作用只是辅助。那种一味迎合读者心理,让读者放弃用药,放弃常规治疗的观点,都应该高度警惕。如果疾病已被确诊,就一定要坚持治疗,否则病情恶化,得不偿失。建议是,老人平时最听谁的话,就让谁多跟他沟通。也可以带他去看看医生,让医生给他讲讲。

    7、专业出版社更有保证。

    专业出版社更有保证

    实际上,如果按照出版规律出书,很多低质量的养生保健类图书都无法出现在市场上。大家买书时一定要选专业的医药健康类出版社,这些出版社对内容的把关较为严格,内容有专业人士把关,相对有保证。不过,在当今浮躁的养生保健市场环境下,出版社一定要耐得住诱惑。

    8、书名太忽悠也别买。

    书名太忽悠也别买

    《降压不用药》这是本一眼就会被“毙”掉的书。得了高血压一定要用药物控制,这是最基本的医疗常识,何来“不用药”一说?老百姓接触养生保健类书籍,首先看到的是书名。有些书商为了吸引眼球,书名一看就很不严谨。如果是选书的话,类似《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》、《求医不如求己》的书名,是不能考虑的。因为这些书名本身就有误导,健康是要靠自己,但若是得病了还是得靠医生。此外,如果发现有的书观点“打架”,建议看看作者的背景。通常,研究方向较专、业界声望较高的作者可信度也较高。

    • 上一篇:月经不调会诱发不孕吗
    • 下一篇:不孕 可能是你自己一手造成的

      相关文章

      • 人工流产知识 一次过扫盲
      • 防蚊子的最好办法介绍
      • 给自己身体的12个健康承诺
      • 大病小病信号如何正确判断
      • 黑裤沾毛掉毛抽丝问题巧解决 保养爱裤延长使用寿命
      • 监控怎么报警(录像机怎么接入报警设置)
      • 起居养生应该遵循的七条法则
      • 人流一个月没来月经的治疗方法
      • 不孕症的原因有哪些你知道吗?
      • 长假保健攻略成就黄金御宅族

        随便看看

      • 预防男性不育需掌握6个要点
      • 瘢痕子宫妊娠风险有哪些
      • 入秋天气转凉转燥 起居按摩法来帮你调理
      • 适当自慰远离酒精 8个方法有效治疗“性上瘾”
      • ​人流后可以喝西瓜汁吗
      • 刮宫对子宫的伤害介绍
      • 流产手术过程分为哪几种
      • 流产后来月经量少是什么情况
      • 男用避孕套的作用 可治免疫性不孕
      • 出汗过多降低运动能力 运动后补水有学问
      • Copyright © 2025 Powered by 学会八招 拆穿“伪养生大师”,云梦闲情网   sitemap